翡翠、硬玉、輝玉(輝玉)的學名和簡介!

寶石名稱:翡翠、硬玉、輝玉 (Jadeite)

晶系結構:集合結晶體

硬度:7

比重:3.34

折射率:1.66-1.68

產地:緬甸、中哈薩克、美國加利福尼亞、瓜地馬拉、墨西哥、日本


「翡翠」,別稱「翠玉」、「硬玉」、「輝玉」、「緬甸玉」,是在寶石學裡,被認定為「真正的玉種」之一 (另一個為閃玉,即加拿大玉、台灣玉),緬甸產的翡翠,其品質又為世界玉石之最。


「翡翠」在古時是一種生存在南方的鳥類,羽毛鮮豔多彩,通常有藍、綠、紅、棕等顏色。這種鳥類,公的羽色為紅色,稱之“翡”,母的羽色為綠色,謂之“翠”。 


西元1780年左右,中國清代初期(康熙至乾隆年間),中國玉器大為興盛,遠遠超過歷代,使得輝玉或閃玉等材質的玉石需求量大增;滇緬接壤之地一向盛產玉石,因而深入緬北尋找玉石的中國人日益增多,緬甸輝玉之名因此大噪。後來因為慈禧太后特別喜歡翠綠的輝玉,於是翡翠就成為權勢地位的象徵,流行風潮從宮裡延伸到民間。自此後,歐美人士將上好品質的翡翠尊稱為帝王玉(Imperial Jade)。從此緬甸輝玉在中國開始逐漸普遍的流行,其前後將近達三百多年的歷史。


翡翠屬輝石類,學名為矽酸鋁鈉(NaAlSi2O6),出產於低溫高壓下生成的變質岩層中,顯性結晶體,材質十分堅韌,硬度在6.5-7度之間,折光率為1.66-1.68,其熔點相當高,約莫在900—1000 °C之間。可以長久放置而不損壞,是富貴之人當做傳家的寶藏。好的緬甸玉翡翠能避邪、擋煞、護身、招財。同時,君子守身如玉,都會使用玉的配飾或手鐲,當做自己的護身符。


翡翠的顏色


翡翠的結晶結構是一種集合結晶體,只要結晶體內有致色元素,長期埋藏在地層內,受到溫度、壓力的變化,這些致色元素就會漸漸產生氧化,而逐漸的在輝玉內部晶格空隙中擴散,此時如果輝玉的結晶結構並不細緻或是致色元素分佈的不夠均勻就會形成點狀、塊狀、團狀等各種不同的色塊;然而,如果致色元素在輝玉內部分佈均勻,該輝玉的結晶結構又極細緻緊密,這種輝玉的致色元素受到溫度及地層壓力的適當變化,而在結晶結構內產生蘊變,此時整塊的輝玉顏色就能成為美麗的色澤了。


翡翠的顏色多變,有綠色、紅色、黃色、白色、紫色、灰色等色,有時甚至會在同一玉石上呈現,這是其他寶石所不具備的特點。其顏色除了沒有純藍色及無色外,幾乎各種顏色都可能出現;由於輝玉為集合結晶體的寶石,輝玉呈現的顏色完全依其致色元素的多寡與分佈狀況來呈現。有些輝玉的本質結構較為細密,其每一晶格的空隙較為微小,那麼致色元素在其結晶內就能分佈的較為均勻,如此輝玉外表的顏色也就會顯得勻稱。而在另一塊質地粗糙的輝玉結晶結構內,由於其晶格較為寬大,因此等量的致色元素,僅能沉積在部份的晶格內,其他的晶格卻不含致色元素,而使得輝玉的外觀,出現了各式各樣不同的色紋。所以輝玉結晶結構的細密度,也是其顏色呈現均勻與否的關鍵之一。


無論何種顏色的輝玉,其外表呈現的顏色,都是經過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在地層內受到溫度、壓力的變化漸漸蘊變而成。當我們將玉石自地層中挖掘出來,如果這種蘊變尚未完成,則在切割雕磨後,佩戴在人體上,就有可能會繼續產生蘊變;也因為如此,對這樣的變化,人們就開始有穿鑿附會的玄學故事產生。對於那些已經蘊變完成的輝玉,即使再佩戴在身上,日後也不會產生任何顏色的變化。


回上頁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