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文化的歷史和文化的傳承!

玉石文化的歷史


在人類文化發展的初期,玉石、宗教、與藝術就有著密切的關係;

早在新石器時代,原始居民在安定食衣之餘,便發展出族內共同的圖騰和符號,來作為彼此交流及認同的代號,而最天然的材料來源就是玉石,於是乎,玉石在這個時期就開始代表了此類意境的器物,著伴隨著中國的歷史長達數千年的文化歷史。


玉器的文化,是到中國的商、周時期發展至最高峰,也開始代表身份地位的象徵,在宗教祭祀典禮中,祭司會佩戴象徵身份地位的玉器,也會用玉器來作為祭祀給神明的俸品。至漢代時期,玄學方術之士,認為玉器可以招吉祥除凶惡,可以保持屍體不朽,將玉器更加地神化。


依據中國古代的典禮,皇帝祭祀六方的禮器,分別為:

蒼璧禮天、黃琮禮地

青圭禮東、赤璋禮南

白琥禮西、玄璜禮北

這六種玉器代表天地與四方的神力。


周朝時代則是以不同顏色或不同品質的玉石,在朝廷中給予不同官位的人佩戴;當時「白色的玉石」被用來作為最高貴的寶物,是「天子」所專有的飾品,「綠色的玉石」則代表山脈,是「皇子及公侯」佩戴的飾物;「水藍色」的玉則是「士大夫級」的專利。



重要的玉石界定


幾千年來,中國的玉石乃「石之美者謂之玉」,早期很多質地堅硬、顏色美麗、光澤圓潤的礦物都被稱為玉;而現代的礦物學中,學名上帶有「玉」字的礦物也不少,如剛玉(紅寶石的家族)、玉髓(石髓)、閃玉、輝玉等,但是它們的化學成份、結晶結構卻是截然不同的,它們是完全不同種類的礦石。事實上,在礦物學中,並沒有「玉」這個籠統的名詞存在。


※真正的玉石只有兩種,一種為閃玉、一種為輝玉:

十九時期,法國的一位礦物學家亞歷斯道摩(ALEXIS-DAMOUR),在西元1863年發表的一項聲明中,提出他的研究報告,他說真正的玉石(JADE)應該有兩種,一種取名為輝玉(JADEITE),又稱為硬玉,也是礦物學中屬於輝石(PYROXENE)的一種;另外一種則為早期中國的玉,名為閃玉(NEPHRITH),亦稱之軟玉,是礦物學中屬於角閃石(AMPHIBOLE)的一種。


這個理論為玉的界定做了重要的定義,後人便以這個理論為依歸,去深刻研究翡翠(硬玉)及碧玉(軟玉)以及所有其他玉石之間的差異。



玉石文化的傳承


三千多年以來,玉的質地、形狀和顏色一直啟發著雕刻家、畫家和詩人們的靈感。經過無數的產出與積累,和不斷進步的玉器生產技藝,以及與中國玉器相關的思想、文化、制度,這一切物質的、精神的東西,構成中國獨特的玉文化。鑒賞中國古代玉器,我們不但要欣賞它們的工藝價值,更要研究它們深刻的文化內涵。


有句俗話:"金有價,玉無價。"玉石對於中華文化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這不僅見於歷史,也見於現今。


“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塊好的玉石,經過人工雕琢,才賦予其新的價值和魅力。而東方翡翠寶石的玉石作品,都是經過師傅們用心的設計及雕刻的工藝,來延續這個玉石文化的傳承。





回上頁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