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品質和價值除了主要的「顏色」、「質地」、「透明度」這三方面來衡量,還有以下這些,都是可以去參考的依據。
(一)看顏色
顏色是欣賞翡翠的重要因素之一,顏色的差異,將最直觀的去展現一件翡翠作品的樣貌。
1.自然界所產翡翠的顏色有的白、有的綠、有的黃、有的綠中帶黃、有的綠中帶藍,有些翡翠有灰色色調,或甚至綠到發黑(墨翠)。
2.隨著地區的不同,人們對顏色的偏好也是不同的,寒帶國家的民族會偏愛顏色略深一些的,熱帶國家的民族會偏愛淺一些的。年齡不同的人對顏色的的喜歡程度也不同,年長的人喜歡顏色偏深一些的,年輕人多數喜歡顏色淺一些的。也因為性別、以及性格的差異,對顏色的喜好程度也會有區別,男性化喜愛偏沉穩的顏色,女化喜愛顏色淺一點、豔一點。
3.在一塊翠上顏色的分佈也很重要,顏色越均勻越好,或是顏色分佈方式有特色,有獨特性,也是我們欣賞翡翠顏色的面向。
4.製作神明類的翡翠原料,顏色分佈均勻就非常重要,花色不能落在神明的五官、面容上面;製作花件(花、鳥、蟲、草)用的翡翠原料,就會希望顏色分佈得有特點,師傅在排版佈局時,也會依照原料的綠色、色帶、走向、形狀,去設計雕刻的內容。
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翡翠,都是先有了料子,才有設計方案,當翡翠的顏色利用得好,利用得巧,這塊原料就得到了最大的利用,不留餘地的體現價值。
(二)看透明度
1.透明度是指「光穿透一件翡翠作品的程度」,越透的價值越高。
2.翡翠是以硬玉礦物為主的多晶體的集合體,最多僅能達到半透明狀態。最好的翡翠也不可能像單晶體寶石,例如祖母綠、鑽石那樣透明。中國人喜歡翡翠,就是喜歡翡翠那種曖曖內含光,似有若無的感覺。
3.透明度與質地有直接關係,質地越細膩緻密,透明度就越強。其組成翡翠的硬玉礦物的晶體顆粒大小、排列方式以及雜質的含量等,都會對透明度有直接影響。
(三)看質地
硬玉礦物結晶顆粒越小,翡翠的質地就越細;硬玉礦物結晶體越粗大,翡翠的質地就越粗。粗料與細料,都有它可以發揮的空間,每一件作品的的樣貌及價格皆有高有低,只要能將每一塊翡翠的料子,發揮它最大的特色,沒有無不是的藝術。
(四)看石脈紋、裂痕、裂隙、礦缺
翡翠的評價像其他寶石一樣,乾淨程度也會影響一個作品的價值。對於翡翠來說,顏色越綠、質地越細膩緻密、透明度越高、瑕疵越少、其品質和價值就越高。
但是不是所有翡翠作品都能做到無暇純淨,答案是否定的,翡翠是以硬玉礦物為主的多晶體的集合體,用放大鏡看,你會看見排列緊密的一個一個小小晶格,在晶格之間,裂痕、裂隙、礦缺,以及共生的其它礦石,都有可能在生長時產生,雜質礦物例如黑色的礦物,常為角閃石等。
師傅在雕刻翡翠時,要研究瑕疵大小、分佈、深淺、特徵,是否可以剔除,是否對翡翠的品質產生影響等因素,這些都會考慮進去。
(五)看雕工
雕工就是工藝,雕工好的師傅,是東方翡翠寶石最大的資產,能大大提升翡翠的價值。
經過上百年的開採,真正的A貨翡翠已經越來越稀少了。
看雕工也包括了看設計。例如,一塊有黑、有綠、有白的料,如果將三種顏色充分利用起來,每一個師傅在取得料子的同時,腦海裡面盤算的都是如何將手上的料子設計成一件完美的藝術品,這就是我們師傅一生都要用心下功夫之處。我們沒有辦法決定翡翠的生成,可以決定的是,用盡善盡美的心,去雕刻每一件作品,讓它發揮到最美的境地,這就是藝術、也是東方翡翠寶石的品牌態度。
曖曖內含光的翡翠,我以「崔瑗-座右銘」與大家共勉之。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譽不足慕,惟仁為紀綱。
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
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
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難量。
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
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
//跑馬燈JS?>